魏云飞,著名青年山水画家,1978年生于河北怀来,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山水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师古人,艰苦学画,厚积薄发
魏云飞的母亲是一名普通老师,父亲在当地一家化工厂工作。说起为什么学画,魏云飞告诉记者,小的时候,母亲有时带他到学校玩,学校教美术的老师很喜欢他,经常带他去看学生们画画,慢慢地,魏云飞开始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魏云飞上学时成绩一直很好,中学读的是当地重点中学的实验班,虽然学习负担很重,但他对美术的热爱一直不减。从读初二开始直到高三,每年的寒假、暑假,父亲都会带魏云飞到外地学画,即使春节期间也从不间断。“一次,我和父亲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画,出发时天飘着小雨,后来雨越下越大像瓢泼似的。当时我和父亲没有带雨具,我们从北京火车站一直走到中山公园,全身都湿透了,现在想起来那场大雨好象还在眼前。”魏云飞说,中学时期那段学画的艰苦经历至今仍非常难忘,因为他知道不只是他一个人努力,而是全家都在尽力帮助他。采访中,魏云飞感慨地对记者说,不久他自己也要当父亲了,所以他现在更能体会到家长为儿女成长付出的心血。
1997年,魏云飞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为母校第一个考入美术学院的学生。进入美院后,魏云飞开始了勤奋刻苦的学习,为今后的美术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2001年本科毕业时,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魏云飞想尽快找一份工作,甚至想到了改行,这个时候,是他的父亲一次次鼓励他继续深造。“当时父亲几次给我写信,鼓励我既然从小对美术充满梦想,并且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精力,所以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在父亲的鼓励下,魏云飞重新振作起来,顺利考上了天津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现在回想起来,他仍为当年自己没有放弃美术梦想而庆幸。
读研究生时,魏云飞选择了山水画专业。“画山水画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情。”魏云飞这样解释。读研究生期间,魏云飞对山水画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北宋山水画名家范宽到代表元代山水画最高水平的“元四家”,从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到清代著名绘画流派“四王”,魏云飞对这些古代画家的经典画作反复临摹,用心揣度,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古人的营养。他相信,临摹古画就是与古人对话,可以充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他也反对机械的不注入画家个人思想和审美的临摹。“运元人笔墨,写宋人丘壑”,看魏云飞的山水画,可以明显发现其中蕴涵着浓厚的宋人山水的韵味。采访中,魏云飞多次强调继承传统对于美术创作的重要性,主张画家一定要虚心师法古人,而不要盲目进行所谓创新。“中国几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已经很难,创新又谈何容易?当代画家可以创新,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但必须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像一棵树苗扎下深根不断吸取养分,这样才能茁壮成长,正所谓厚积薄发。”天津美术学院著名画家霍春阳在谈到魏云飞时说:“魏云飞坚持走自己的路,师法古人,深入生活,不事张扬,这种心态非常值得推崇。”
2004年,魏云飞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从此他拥有了双重身份——山水画家、大学老师。
师造化,黄山永远不变,西湖永远不变
天津书画艺术一直在国内书画界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当代天津中青年山水画家中,能够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却凤毛麟角。有业内人士评价,魏云飞是目前唯一能够扛起天津当代山水画大旗的画家,当记者把这样的评价转达给魏云飞的时候,这位在业内早已声名赫赫的年轻画家连说愧不敢当。
也许你对魏云飞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只需要看一看他获得的荣誉,就可以知道这位年轻画家在当今画坛的分量——23岁即有作品入选当代中国山水画展,24岁入选中国青年美术家百杰,27岁参加首届《书画典藏》中国画邀请展,29岁入选中国书画百杰,30岁被评为中国70后画家20杰并入选全国青年中国画学术提名展,31岁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得天津市青年美展金奖……近年来,魏云飞先后被业内评为最具收藏潜力70后画家20杰、当代最具影响力中国画名家50强,2012年,魏云飞又荣登全国35岁以下水墨艺术家拍卖榜前5名,并且是该榜单前10名中唯一的山水画家。今年1月,魏云飞在山东多地连续举办了“林泉高致”个人山水画展,接受记者采访前,他刚刚参加了代表国内高校山水画教学最高水平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教师作品展,而一档全面报道魏云飞艺术成就的专题节目也同期在全国数字电视“收藏天下”频道播出。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年轻的魏云飞非常冷静,他告诉记者,其实荣誉对于他是一种压力,越是被人关注,自己就越要做得更好。“荣誉只是身外之物,画家只需要认真画好自己的画就好了,必须在内心给自己留一片净土。”
在近年的山水画创作中,魏云飞先后涉足写生、青绿、园林,他认为,这些不同风格的创作其实本质上是统一的。“写生就像写日记,而园林题材和青绿山水则是对传统技法的继承,画面仍然会融入写生的感觉。艺术是相通的,比如我去苏州、杭州画园林,虽然那里园林众多,但整体韵味是一致的。”作为一名山水画家,魏云飞非常重视走出画室,师法自然,即使校园里最普通的一树一石,他也会用心描摹。“画画和写文章一样,画之前需要精心构思,谋篇布局。画家必须要求自己的画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去打动别人。”
做老师后,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魏云飞都经常会带学生到南方或者太行山区写生,与学生们一起描绘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悟大自然的生命与灵气。“自然的力量和传统文化的力量一样,都是不容忽视与亵渎的。自古山水画家出了一代又一代,山水画更是多得无法计数,而真正流传下来的画家和画作能有几个?但是你看,不管多少年过去,也不管出多少画家画作,黄山永远不变,西湖永远不变。”
创作之余,魏云飞近年还阅读了大量美术著作,对中国画的历史、现状、流派、技法了然于胸,这使他的山水画创作一直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宋画肃穆,元画高远。山水画为什么不同于风景画?这是因为,山水画不只是简单地复制、摹写景色,而是蕴涵着浓厚的文化思想,表达着画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也益于欣赏山水画的人修身养性。”
师心源,人生和艺术都像攀登珠穆朗玛峰
除了画家身份,魏云飞现在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并且担任山水教研室主任。平时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他经常感觉不到自己是一名老师,而是学生们最可信赖的朋友,带学生外出写生时,他也经常会额外为学生担负不少费用。“美术教师必须对美术史、美术创作等等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经验,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做到问一答十。我在学校上有老师,下有学生,经常感到很有压力,所以我现在不仅经常向老师们请教,而且平时不断看书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可见,不论是做画家还是做老师,魏云飞都心无旁骛,全力而为,这也正是他能够在众多画家中出类拔萃的关键所在。
虽然已经是一位成就很高的知名画家,魏云飞现在仍不断给自己制定任务,而且生活中非常低调,在动辄3D、电子的同龄人中甚至显得有些落伍。“我不懂电脑,不会开车,开了个微博还是爱人帮我弄的。”魏云飞的爱人也是天津美术学院的一名老师,他们生活中互相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今年1月魏云飞在山东做巡回画展时,画展中的许多用品都是爱人帮他精心设计,也正因为如此,魏云飞才得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美术创作和教学上。“我平时来学校比较早,除了上课,每天一般都是上午画画,下午继续画,画到三点开始看书、练习书法,晚上在家里大多数时间也是看书。”
魏云飞告诉记者,上学的时候他非常喜欢踢足球,而且踢得还不错,可惜现在工作学习太忙,已经很长时间远离绿荫场了。不过,现在魏云飞有了个新的爱好,那就是收藏。在他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不少他四处淘来的各样宝贝,其中悬挂在他身后墙上的一块旧匾,更是他辗转花几万块钱买下的。“收藏是对美术的补充,可以颐养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指着书架上满满的各种书籍告诉记者,现在他不只读美术方面的书,还会读古诗词和山水游记,一边读一边想象那些美好的画面,从中寻找美术创作灵感,同时也使自己的作品有更多文化内涵。“其实山水画不一定是崇山峻岭,也不一定是春雨江南,关键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生和艺术创作都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也许你不一定能爬上去,但是你的方向坚决不能错。”
唐代名画家张躁在谈到画学要旨时,提出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倡导画家力求做到自然环境与主观情思的高度统一,魏云飞显然深得其要领。在为魏云飞近日出版的山水画集《林泉高致》所作的序中,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范扬这样评价:“魏云飞所选择的是一条厚积薄发的山水画学习创作之路,这需要极大的耐性与悟性。作为学院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魏云飞已有所收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希望他能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思考,相信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